你驻足于春色中,于那独一无二的春色之中.
闲暇时候随手翻阅了kindle中存的《资治通鉴》,本来只是随便阅读些史料,但是偶然中读到了黄门吕强其人其事,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平时我们在电视剧电影中经常看到宦官这一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宦官时而被描写为武艺高强的大反派,时而被描写为性格诡谲的小人,也有一些作品中,宦官被赋予了是非分明的形象。那么,在真实的史料中,是否有像我们在影视剧中定位的贤良的宦官形象呢?
主要阅读的是《通鉴》中汉纪光武以后到三国的部分,在此以前的西汉历史中,为了避免秦末赵高大权独揽情况的发生,内侍人员多使用士人,到了东汉,开始使用宦官。这一段史料中出现的第一个符合我们要求的形象是中常侍钩盾令郑众,钩盾令主要负责园苑游观之事。这时是汉和帝时期,由于外戚窦宪专政,朝臣莫不附之,但是郑众谨敏有心机,没有附和窦宪,最终与和帝一起定策诛宪。蔡伦大家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不赘述。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中常侍孙程,这里背景简略说一下,当时的皇帝听信另一批宦官的谗言,废除皇太子为济阴王,后来皇后和外戚就立了北乡侯。没过多久,北乡侯就死了,这时之前的废太子还在,而皇后和进谗言的宦官希望立其他的外藩王为帝。这时孙程对废太子的侍从说到:“王以嫡统,本无失德。先帝用谗,遂至废黜。若北乡侯不起,相与共断江京、阎显,事无不成者。”最终,孙程和王康等十九人歃血为盟,斩除了外戚阎显以及同党,迎立了废太子登基。后来司隶校尉虞诩被宦官诬陷,要治死罪,孙程直接上殿,呵斥构陷者,被皇帝免官。后来,皇帝追念他的功勋,又把他召回了京师。
第三个要说的是曹操名义上的祖父——曹腾。曹腾早年也是因为迎立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史书说他在宫中三十多年,没有显著地过失,并且能推荐贤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都受到他的举荐。有一次,刺史种暠因为截获了外官打算贿赂曹腾的文书,于是弹劾曹腾,皇帝因为文书是从外地发来,便不予追究。后来曹腾还称赞种暠为能吏,种暠最后官至司徒,还说道他能做到这个职位,都是曹腾的功劳。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中常侍吕强,这个人在《通鉴》里面描述颇多。说吕强从黄门升到中常侍,为人清忠奉公。汉灵帝时,封他为都乡侯,他辞让不肯接受,而且还上书劝说皇帝注意宦官为乱,后宫采女不应太多,河间不应该劳民伤财筑解渎馆,另外还上书说蔡邕对策切直,不应该治他的罪等等。后来黄巾之乱爆发,他又劝说皇帝赦免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员。最终被同僚忌惮,吕强愤而自杀。
在这一段所谓的宦官第一次当权的历史中,还有像良贺、丁肃、徐衍、赵祐等等和当时大批专权的宦官不同的形象,和影视剧中相比,让我们对于宦官形象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其实,从春秋战国到明末,不时的都能够在史料中看到这样一个群体打破大众对他们固有印象的事件,比如一些后来著名的治世能臣早年在宦官门下当食客,后经主人举荐得到君王赏识;一些人同时也是当时的书法家、匠人或者在经史学说上有所成就;还有一些人以忠于君王,同君王共赴危难而得到史家的青睐。